学校名称:河南中医药大学
访谈时间:2023年06月
访谈嘉宾:雷敬卫
嘉宾职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学校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56号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医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5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文化路校区,占地面积1862亩。建筑面积97.64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图书馆各类图书162万册,中外文期刊3383种,中外文数据库113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60余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中医学院(仲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儿科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本草书院、尚真书院、仲景书院等21个学院及书院,现有党政管理机构21个、群团机构2个、直属单位10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287人,博士研究生187人。留学生89人。

  党建成果: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有33个二级基层党组织,427个基层党支部,校本部现有党员7338人,其中学生党员3158人。学校17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领导班子2018-2020连续3年考核优秀;5个基层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2个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2020年,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地结对帮扶”新县工作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中医药大学脱贫攻坚集体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专项奖励;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项,1人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获“2019全省统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20年获批河南省文明校园;2022年,书院建设荣获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服务项目)”,1人荣获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名党员服务标兵。

  人才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67人,专任教师1503人。硕士生导师719人,博士生导师124人。有国医大师4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全国名中医6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有“中原千人”计划中原学者3人,中原教学名师3人,中原名医6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4人。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9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3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8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123人。

  学科建设: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建设。2020年,学校进入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行列,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科入选河南省一流学科创建学科。

  教育教学: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839人,其中本专科生21298人,硕士研究生3268人,博士研究生184人,留学生89人。为社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16余万名。学校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医学信息工程等33个本科专业和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布局更趋合理,现有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16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门课程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8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3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

  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8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8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虚拟教学实验项目3项。成立“双创学院”,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16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教师中涌现出了以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郑福增、“2020全国先进工作者”朱明军、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全国五一巾帼奖章”李素云、“中国好医生”徐立然、“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9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生物与医药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科学研究: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临床研究基地及其他研究基地58个,其中省部级平台16个、省级平台42个。省部级平台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3个:包括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平台2个;省级平台包括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9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6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3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厅局级科研平台38个,包括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21个、河南省中药安全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5个、郑州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平台30个。

  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4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0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7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544部;发表学术论文50850篇,被SCI、EI、ISTP等收录2283篇;共承担科研项目195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7项,省部级项目458项,厅局级项目1297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5630.75万元。

  仲景研究:学校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学校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学校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拍摄,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社会服务: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6400余张。年门诊量达627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4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洛阳市中医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70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

  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成功获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争取个人和企业捐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拓了校、政、企多方共同合作的新模式。获得捐赠资金近2.1亿元。注册河南省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为学校16余万名校友搭建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平台。与洛阳市、驻马店市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宛西制药、羚锐制药、北京康仁堂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合作,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20余项。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学校获批开办我省第一所特色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中医孔子学院,开展了意大利护理学、意大利医学影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校“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揭牌;再次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并获得“中医药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文化类项目。学校与河南省侨联共同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行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2019年,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河南省及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疫情防控: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实到敢于担难担险和服务发展大局中。2020年,4所附属医院选派87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两年来选派医护人员11500余人次参与全市核酸检测,2400多名实习生在全省50多家医院投身疫情防控。2022年4月以来,组建三支医疗队奔赴上海支援抗疫。郑福增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个部门、单位、个人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网、中华网、央广网等数十家媒体对学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进行了广泛报道。

  社会声誉: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学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原最具魅力大学”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学校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省建设出彩中原和实现“两个确保”贡献中医药力量,为实现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目标而不懈奋斗!

  访谈实录

  一、学校概况及特色

  请简要介绍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建校60余年来,已发展成为医、理、管、工、文、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有22个学院及书院,36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二、招生计划及政策、专业介绍以及填报志愿的建议

  (一)2023年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有哪些新变化?

  今年我校招生计划为5099人。其中,普通本科4860人。随着学校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学校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突出主干优势学科、专业,扩大普通本科招生规模。

  今年我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新增医学实验技术、康复物理治疗、智能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纳入我省本科一批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是随着医学科技日益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实践性专业;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是注重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医学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强调新兴智能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复合型学科专业。

  2.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增至60人,在河南省内本科提前批招生。免费医学定向生是国家从2010年起,实施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有作为”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全科型中医临床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入学后,免收学费、住宿费,给予生活补助。

  3.我校和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2023年面向河南省本科一批招生,招生专业为药学、制药工程,两专业都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同时我校继续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合作开展海外办学项目,2023年招生专业为中医学,面向河南省本科二批招生,要求英语高考成绩不低于90分。采取“0.5+3+1.5”培养模式,即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本部学习2年,在马来西亚学习三年。

  联合学院与海外办学项目,学生修业合格,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二)简要介绍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汇聚学术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科平台,全方位深化学科内涵建设。

  2020年,学校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

  2021年中医学学科入选河南省一流学科创建学科。

  2023年中医肺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疫病学、中医实验动物学、中药鉴定学、伤寒学、中医脑病学、中医男科学、中药化学、中医急诊学等11个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目前学校还有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培育学科3个,校级交叉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12个。形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校级重点学科统筹推进、重点建设的格局。临床医学(2022年)、药理学与毒理学(2023年)学科先后进入ESI前1%学科。

  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布局更趋合理。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医学、中药学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预防医学、药物制剂等12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英语、汉语国际教育等7个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护理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三)请介绍下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

  近三年,本科一批文科的录取分数线与我省省控线相近(高出5分左右),理科高出省控线10分左右;二本专业的整体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二本线50分左右,部分医学专业录取分数更高一些。

  (四)请介绍一下学校转专业的政策

  允许学生转专业,具体办法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符合条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修读双学位专业,成绩合格者颁发双学位专业学位证书。

  (五)请介绍一下学校对新生的资助和激励政策

  我校是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院校之一,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可获得8000元国家奖学金,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另外我校设立了新生入学奖学金;在校学生综合奖学金,根据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对约10%优秀学生予以1000元的奖励。

  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每年有20%左右的学生可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12000元以内的国家助学贷款;20%左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平均330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校还通过绿色通道、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措施对特别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此外,学校还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与支持,设立相应的奖励或资助基金。学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我校落实服兵役学费资助政策:自主择业的退役士兵,按政策规定,可申请学费减免,减免标准按所学专业的收费标准执行,每人每年最高12000元;学生在校或毕业后应征入伍,可申请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每人每年最高12000元。

  (六)请问贵校在河南的录取原则是怎样的?在填报志愿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我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即先按分数高低排序,再按其专业志愿检索分档,分配专业(所有专业调剂考生的优先级均低于其他进档考生)。被录取的考生信息将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网公布。

  我们欢迎考生积极报考我校,并科学合理地选报专业志愿。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志向、特长、身体条件,结合学校的专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专业。另外,填报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三、学校毕业生考研/就业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年底就业率超过90%以上。医药类专业考研率近50%,中医学专业(仲景班)考研率高达90%以上。在河南省教育厅开展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连续获得“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品牌高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国内就业竞争力的高校”“河南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考生和家长如何获取最新招考政策?请介绍一下学校咨询方式或联系方式,以便考生进一步了解学校情况。

  我校信息发布平台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网https://ptzs.hactcm.edu.cn

  招生官方微信公众号: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在线

  招生录取咨询电话:0371-86667366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56号,邮编:450046。

  五、节目最后,请送上对考生的祝福

  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中医药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高等中医药学府。亲爱的考生们,金秋丹桂飘香之时,我们在河南中医药大学迎接你们的到来,与你们共同叩响中医药宝库的大门,传承岐黄殿堂的千年薪火!












  河南中医药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56号

  邮编:450046

  学校邮箱:zszy@hactcm.edu.cn

  联系电话:0371-86667366(招生咨询电话)